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8月19日给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勉励他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云南边疆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是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真实写照。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各级党组织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热潮,并在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
教务处处长李红梅教授表示,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是临沧唯一的一所全日制本科院校,始终寄托着临沧各族人民的殷切希望。作为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并把学习成果融入到本职工作中。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建立健全本科管理制度体系;全面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科学规范本科教学管理;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紧跟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探索校企合作产学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努力为培养扎根边疆、服务佤山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奉献一份力量!
团委书记杨汉鹏教授表示,作为边疆国门高校团组织,我们要组织开展好青年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深入社会观察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历史性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成就,引导青年学生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形成正确认识,坚定理想信念;我们要开展好青年学生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筑牢青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青年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教师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应红教授表示,作为边疆各族儿女的一员,我见证了临沧阿佤山的巨变,深刻感受到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没有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就没有阿佤人民的幸福生活。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既是对我们的谆谆嘱托,也是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作为一名边疆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我将牢记总书记嘱托,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担当政治责任,引领师生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担当起边疆国门高校的使命,为守土固边、兴边富民、民族团结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在新征程中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史峰表示,作为边疆高校的一名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我将以总书记回信精神为动力,不断提高水平,增强本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团结全院师生紧密围绕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大数据战略,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新工科研究与创新战略,主动适应边疆新经济、新业态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以培养具有前瞻性和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领域亟需人才为目标,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信息技术人才保障。
亚洲微电影学院党总支书记刘绍彬教授表示,读了回信,思绪回到了我校扶贫挂钩的沧源县拱弄村。经过努力,拱弄村的经济更加发展,产业构成更加丰富,村容村貌不断改善,精神面貌越来越好,农民的收入增加了,人们的干劲更足了。拱弄村的发展变化是边疆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一个缩影,是国门高校党的建设的生动实践,是百年大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明艳教授表示,作为一名边境国门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我倍受鼓舞,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今后工作中,我将始终秉持“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之理念,自觉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六要”为标准,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努力打造一支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的高素质边境国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引导边境学子爱国守边心向党,把学生培养成热爱边疆、扎根边疆,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唱响新时代边境国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之歌。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李国明教授表示,作为高校教师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感恩奋进新征程,把重要回信精神转化为建设边疆的自觉行动,结合临沧沿边小康村建设,以“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为主题,以“强组织、建阵地、聚人心、固边疆”为主要内容,建设坚强有力的边疆基层党组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助推沿边小康村建设,实现边民富、边疆稳;结合学校应用型国门高校的特点,坚持科学研究与服务地方相结合,充分发挥学校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的优势,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方面,多出研究成果,为临沧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国际佤文化研究院袁智中教授表示,作为一名佤族科研工作者,就是要用手中的笔,真实客观记录和展现阿佤人民从极度贫困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变革,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的国土,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幸福之歌,贡献自己的才能与智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傅永平教授表示,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切实落实到自身的学习和工作中来。做好自己的主责主业,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上好每一堂课,关心每一位同学,做到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把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张顺时表示,作为一名边境国门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守土固边心向党,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国土意识、国防意识、国门意识,在重大政治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为学生树立榜样,发挥引领作用。在守边、固边、稳边、兴边上下功夫,守护好神圣国土。勇担重担,向着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奋勇前行。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武春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字里行间显初心。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更应该听党话、跟党走,在工作中作表率,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使命,积极承担学生领路人的责任,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班主任黄阳阳表示,作为边疆国门高校的一名教师,在我的身边也有许多从阿佤山走来的孩子,在平时聊天中,时常会听孩子们讲起他们从小到大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他们热切的讲述中,我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党脱贫攻坚的号角声中,这个唱着司岗里从葫芦里走来的民族,真正的过上了好日子,同时也感受到阿佤人民对于党给他们带来的美好生活充满着无限的感激。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更加坚定了我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我们将牢记嘱托,努力奋进,为祖国边疆建设添砖加瓦,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管理与经济学院辅导员杞丹表示,作为边疆国门高校专职辅导员我们要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要感恩奋进,持续巩固“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大好局面,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转化为工作实践,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全力服务好教育教学、边疆治理、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各项工作,自觉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六要”为标准,争做“四有”好老师,引导边疆学子爱国守边心向党,把学生培养成热爱边疆、扎根边疆、服务边疆,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作为一所扎根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国门高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努力培养更多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